中庸

高二(9) 林温迪

2014-04-08


春秋末期,天下大乱,孔子为了劝告人们放弃战争,缓解矛盾,提出了中庸之道。所谓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在处世做事方面保持中立,有度有节,适可而止。如果把中庸应用到平时生活中是合理恰当的。比如在饮食方面,鸡蛋是很好的营养品,然而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。吃多了以后,物极必反,会带来增高胆固醇、堵塞血管的危害。但是,把中庸用到社会变革方面时,往往解决不了问题。

在孔子提出中庸之道学说的春秋战国末期时,当时的中国分为齐国、楚国、燕国、韩国、赵国、魏国等六个国家。如果能够采用中庸之道,那这六个国家就要和睦相处,你不犯我,我不犯你。但是矛盾仍然存在,其结果战争还会继续。百姓的生活还会无限的混乱下去。后来秦始皇打败了其他国家,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国,这个时候问题才解决了,历史又前进了。秦始皇因为没有实行中庸之道被称为暴君,但是如果没有他,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中国将不存在。

二战后的中国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,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斗争。当时共产国际的斯大林提出了以长江为界,共产党管理北方,国民党管理南方的模式。这也就是一种中庸的思想:缓解矛盾,停止战争。然而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。有一些小国家按照斯大林模式走下去,如东德和西德、北朝鲜和南朝鲜,他们的结果都造成了民族的分裂。后来东德和西德又一次合并成德国时,再一次说明了中庸之道仅仅是权宜之计,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。所以,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统一国家,结束了100多年来的受外国侵略造成的分裂状态。

在和平发展年代也不能实行中庸之道。我们当前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深水区。反腐倡廉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问题。我们现在已经揭露了一部分腐败分子,如果使用中庸之道,就没有必要把这件事做到底,甚至停下来。也就是说打几个苍蝇就够了,老虎就没必要打了。很显然,如果这样做,这些腐败现象又会继续发展下去,我们就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位东郭先生。所以中庸之道不可取,我们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的将改革持续下去。

综上所述,中庸之道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。要改革、要前进就要有正确的目标,坚定不移的精神,奋斗到底。